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师资队伍教育培养党团建设学生工作招生就业科学研究人才招聘党建专题
教育培养
 学科建设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培养>学科建设>正文
学科简介
2023-04-04 16:21  

一、数学学科

1.学科基础和水平

1)学科历史沿革

理学院数学学科2001年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2018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2005年获批数学二级学科“应用数学”硕士点,2006年开始招收“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生,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开始按硕士点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生。

2)学科发展现状

理学院数学学科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0人,实验师3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21人,学士8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导师17人,学术团队带头人4人,青年学术骨干教师5人。

数学学科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数学天元基金项目2项,主持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近三年,科研项目到款经费175万,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9篇。

数学学科科研平台主要依托“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下设的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及智能计算及并行处理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有2套并行处理系统和1台小型机和25台高性能计算机,可为教师提供大数据分析、数值计算、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软、硬件支持。

2.当前本学科领域发展趋势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为自然科学提供精确的语言和严格的方法。数学也是重大科技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纯粹数学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重大问题和著名难题开展研究,发展新方法和新理论,进而促进重大问题的解决,产生新理论和新领域。这一特点也是推动纯粹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数学的外部,其研究与发展不仅需要满足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更加重视其实际应用背景的发展需求。因此,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优先发展方向和领域,不仅应该关注其学科发展更深入和内部学科分支分得更细的发展趋势,而且应该更加重视应用问题驱动的研究,以及与数学的其他分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而产生的交叉研究。

统计学与数据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于人类在分析与理解所拥有的数据过程中需要的理论与方法的需求,包括了利用数据对不确定现象的特征和规律进行推断过程中需要的理论与方法的需求,以及从大数据获取知识过程中需要的理论与方法的需求。

3.学科方向

理学院数学学科已经建设了“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学”、“几何建模与图形图像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决策分析”、“统计回归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等四个学术团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非线性微分方程适定性的理论及方法;

2)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岔及控制方面的理论及方法;

3)非线性动力系统混沌及控制方面的理论及方法;

4)能源领域大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5)利用计算机生成三维几何数据的理论和算法;

6)三维几何数据的处理的理论和算法;

7)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理论和算法;

8)研究将理论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的自动识别和诊断。

9)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决策、有效性评价、网络参数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10)模糊预测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11)最优控制等理论与方法;

12)研究将理论方法应用于能源电力网络的建模、调度、决策、故障诊断。

13)数据关系回归模型建立的理论及方法;

14)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理论及方法;

15)假设检验以及预测的理论及方法;

16)研究将理论方法应用于能源大数据特征提取等相关问题。

数学学科将以四个学术团队为依托,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力争5年内再培育数学学科学术研究团队2-3个。

二、物理学科

1.学科基础和水平

1)学科历史沿革

理学院物理学科自建校以来一直承担全校的公共课物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1991年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分别单独设课。2016年开始招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生。

2)学科发展现状

理学院物理学科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3人,讲师4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3人,学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导师6人,学术团队带头人3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东电学者第三层次1人。

物理学科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理论物理专项基金6项,主持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近三年,科研项目到款经费120万,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26篇。

学科依托“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和“光电材料与器件”校级重点实验室两个科研平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下设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光谱学及光学检测、材料理论模拟与设计等4类实验室,实验物理教研室下设力热、电磁、光学、近代物理等4类实验室。可满足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公共实验物理教学、师生科技创新的需求。

2.当前本学科领域发展趋势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学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为工科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是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是高档次工程人才的发动机,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物理学注重自然基本规律的研究,现代物理学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与理、工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的源动力。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先进能源技术的关键环节,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磁、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化学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形式的发电或储能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涉及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能源技术科学新兴交叉学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发展新型储能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

3.学科方向

理学院物理学科已经建设了“材料与器件第一原理研究”和“能源材料制备及器件光学检测”两个个学术团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二维材料理论模拟研究;

2)锂电池电极材料模拟研究;

3)储氢材料的设计与模拟研究;

4)新型储能池电极材料制备与表征;

5)功能材料极端条件下物性研究;

6)极端条件下原位光谱学测量技术研究;

7)纳米材料制备及量子光学特性研究;

8)新型自由曲面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9)新型光伏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

关闭窗口
 

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  地址: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电话:0432-64806621  邮编:1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