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理学院数学学科2005年获批应用数学硕士点,2006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学科现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数学学科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25人,硕士指导教师18人。 数学学科拥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支撑。 数学学科借助我校的行业优势,注重数学与工程的结合,重视学科交叉与创新,积极探索为能源领域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途径。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方向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品格,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从事教学、科研、数据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决策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数学学科有4 个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方向,具体如下: 1.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非线性微分方程适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岔、混沌及控制方面理论及方法,关注能源领域大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的研究,为电力生产及输送提供技术支持。 2.几何建模与图形图像处理 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生成三维几何数据、三维几何数据的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等领域的理论和算法,并研究如何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故障的自动识别和诊断等领域中,为电力机器人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3.复杂系统建模与决策分析 主要针对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决策等问题,研究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决策、有效性评价、网络参数优化、模糊预测与控制、最优控制等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在能源电力网络建模、调度、决策、故障诊断等方面。 4.统计回归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数据关系回归模型的建立、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预测等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能源大数据特征提取等相关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2.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3.指导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学术团队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与有关科研部门、企业联合培养。 4.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参加政治时事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公益活动和体育锻炼。 |